香橘丸
【药名】香橘丸
【药方组成】茯苓、麦芽(炒)、薏苡仁(麸炒)、山药、六神曲(麸炒)、术香、白扁豆(炒)、山楂(炒)、法半夏、白术(麸炒)、厚朴(姜制)、泽泻、香附(醋炒)、陈皮、砂仁、枳壳(麸炒)、莲子、苍术(米泔水制)、甘草。
【功效与主治】健脾开胃,燥湿止泻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之脘腹胀满、消化不良、呕吐泄泻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口服,每次1丸,每日3次,3岁以内小儿酌减。
【剂型与规格】丸,每丸3g。
【注意事项】
1、服药期间忌食生冷、油腻食物。
2、服荮后3日症状未见好转,应及时去医院咨询医师。
3、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
热门推荐
-
杏仁止咳口服液
【药名】杏仁止咳口服液 【药方组成】杏仁、百部、远志、陈皮、桔梗、甘草等。 【药理作用与现代研究】主要有祛痰作用、镇咳作用、抗炎作用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化痰止咳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、咳嗽痰多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口服,每次10ml,每日3~4次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口服液,每支10ml。 【注意事项】尚不明确。
-
白脉软膏
【药名】白脉软膏 【药方组成】姜黄、肉豆蔻、甘松、阳起石、甘草、麝香、山柰、藏茴香、藏菖蒲、花椒、碱花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黄灰色的软膏;气芳香,味酸、涩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舒筋活络。用于白脉病,瘫痪、偏瘫、筋腱强直,外伤引起的经络及筋腱断伤、手足挛急、跛行等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取本品适量涂于患处,每日2~3次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软膏,每盒100g。 【注意事项】尚不明确。
-
复方紫草油
【药名】复方紫草油 【药方组成】紫草、冰片、忍冬藤、白芷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清热凉血,解毒止痛,用于轻度水、火烫伤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外用适量,涂擦患处,每日数次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每瓶40ml。 【注意事项】 1、本品为外用药,禁止内服。 2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 3、本药使用时应注意全身情况,如有高热、寒战等症状时,应及时去医院就诊。 4、重症(烧)烫伤及面积较大者不宜自我治疗,应去医院就诊。 5、 […]
-
草珊瑚含片
【药名】草珊瑚含片 【药方组成】肿节风、薄荷脑、薄荷索油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粉红色至棕红色的薄膜衣片;气香,味甜、清凉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疏风清热,消肿止痛,清利咽喉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喉痹,症见咽喉肿痛、声哑失音;急性咽喉炎见上述证候者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含服,每次2片(小片),每隔2小时1次,每日6次;或每次1片(大片),每隔2小时1次,每日5~6次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片剂,每片0.44g。 【注意事 […]
-
通便灵胶囊
【药名】通便灵胶囊 Tongbianling Jiaonang 【处方】番泻叶1200克、当归150克、肉苁蓉150克。 【组方分析】方中重用番泻叶既能泻下导滞,又能清导实热,是与大黄相似的泻热通便之有效药物,为君药。当归补血养血,润肠通便;肉苁蓉补益精血,润燥滑肠,共为臣药。诸药合用,共奏泻热导滞、滑肠通便之功。 【功能主治】泻热导滞,润肠通便。用于热结便秘,长期卧床便秘,一时性腹胀便秘,老年习 […]
-
和血胶囊
【药名】和血胶囊 【药方组成】皂矾(制)、苍术(麸炒)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胶囊剂,内容物为灰白色的粉末,气微香,味微成、辛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健脾燥湿,补气生血。用于脾胃虚弱、气血不足之面色萎黄、心悸乏力、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饭后口服,每次1~2粒,每日3次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胶囊,每粒0.25g。 【注意事项】尚不明确。
-
盆炎清栓
【药名】盆炎清栓 【药方组成】含毛冬青提取物100mg、吲哚美辛25mg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子弹形棕黑色的栓剂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清热解毒,活血通经,消肿止痛。用于毒瘀蕴结胞宫之少腹胀痛、月经不调、痛经、白带过多;盆腔炎、附件炎见上述证候者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肛门用药。每次1粒,每日1次,根据炎症的轻重,盆腔炎1个疗程用药12~15粒,附件炎1个疗程用药7~10粒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栓剂,每粒15g(含毛 […]
-
神州跌打丸
【药名】神州跌打丸 【药方组成】红茴香,大血藤、山疆根、蛇葡萄、刘寄奴、紫金牛、络石藤、制川乌、制草乌、地耳草、一支黄花、半边莲、南藤、牛尾菜、藜芦、山药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棕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;气微香,味甜、微苦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消肿止痛,舒筋活络,止血生肌,活血驱风。用于挫伤筋骨,新旧瘀患,创伤出血,风湿疼痛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口服,小蜜丸每次9g,大蜜丸每次2丸,每日2~3次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