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三里穴
【穴位名】足三里 Zusanli 属足阳明胃经穴
【定位与取法】在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(中指)。仰卧或坐位,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中指横寸。
【局部解剖】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胫骨前肌→小腿骨间膜→胫骨后肌。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。深层有胫前动、静脉的分支或属支。
【功能主治】①调理脾胃:胃痛,呕吐,呃逆,腹痛,腹胀,肠鸣,泄泻,便秘,痢疾,消化不良,疳疾;水肿,喘咳痰多。②通经活络:头晕,头痛,鼻疾,耳鸣,乳痈,膝胫酸痛,下肢不遂,脚气。③强壮补益:虚劳赢瘦,产妇血晕。④镇静安神:心悸气短,失眠,癫狂,妄笑,中风。⑤祛风消疹:风疹,瘾疹,丹毒。⑥调理血压:高血压,低血压。现用于急慢性胃炎,胃或十二指肠溃疡,急慢性胰腺炎,肝炎,消化不良,急慢性肠炎,细菌性痢疾,阑尾炎,休克,神经性头痛,癫痫,高血压,神经衰弱,精神分裂症,动脉硬化,白细胞减少症,坐骨神经痛,下肢瘫痪,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。
【操作方法】直刺0.8~1.5寸。可酌情使用灸法。
【配伍举例】①配天枢、三阴交、肾俞、行间,有调理肝脾,补益气血的作用,主治月经过多,心悸。②配曲池、丰隆、三阴交,有健脾化痰的作用,主治头晕目眩。③配中脘、内关,有和胃降逆,宽中利气的作用,主治胃脘痛。

热门推荐
-
大迎
【穴位名】大迎 Daying 属足阳明胃经穴 【定位与取法】在下颌角前方,咬肌附着部的前缘,当面动脉搏动处。仰卧或坐位,取穴用体表标志法。 【局部解剖】皮肤→皮下组织→降口角肌与颈阔肌→咬肌前缘。浅层布有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颊神经,面神经的下颌缘支。深层有面动、静脉。 【功能主治】疏风通络:颊肿,齿痛;口喁,口噤。现用于面神经麻痹,面肌痉挛 […]
-
神藏
【穴位名】神藏 Shencang 属足少阴肾经穴 【定位与取法】在胸部,当第2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2寸。仰卧位,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。 【局部解剖】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胸大肌。浅层布有第2肋间神经的前皮支,胸,廓内动、静脉的穿支。深层有胸内、外侧神经的分支。 【功能主治】①宽胸理气:胸痛,烦满,呕吐,不嗜食。②降逆平喘:咳嗽,气喘。现用于支气管炎,胸膜炎,肋 […]
-
阳辅
【穴位名】阳辅 Yangfu 属经外穴 【定位与取法】在小腿外侧,当外踝尖上4寸,腓骨前缘稍前方。坐位、仰卧或俯卧位,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。 【局部解剖】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趾长伸肌→拇长伸肌→小腿骨间膜→胫骨后肌。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浅神经。深层有腓动、静脉。 【功能主治】通经活络:下肢外侧痛,胸 […]
-
尺泽穴
【穴位名】尺泽 Chize 属手太阴肺经穴 【定位与取法】在肘横纹中,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。仰卧或坐位,取穴用体表标志法。 【局部解剖】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肱桡肌→桡神经→肱肌。浅层有头静脉,前臂外侧皮神经等。深层有桡神经,桡侧副动、静脉前支,桡侧返动、静脉等。 【功能主治】①调理肺气:咳嗽,气喘,短气不能卧,咯血,胸闷,胸中烦满 […]
-
大巨
【穴位名】大巨 Daju 属足阳明胃经穴 【定位与取法】在下腹部,当脐中下2寸,距前正中线2寸。仰卧位,取穴用骨度分寸法。 【局部解剖】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腹直肌鞘前壁→腹直肌。浅层布有第10、11、12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,腹壁浅动、静脉。深层有腹壁下动、静脉的分支或属支,第10、11、12胸神经前支的肌支。 【功能主治】①通调水道:小腹 […]
-
秉风穴
【穴位名】秉风 Bingfeng 属手太阳小肠经穴 【定位与取法】在肩胛部,冈上窝中央,天宗直上,举臂有凹陷处俯卧或坐位,取穴用体表标志法。 【局部解剖】皮肤→皮下组织→斜方肌→冈上肌。浅层布有第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、静脉。深层有肩胛上神经的分支和肩胛上动、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分布。 【功能主治】①通经活络:肩臂、肩胛疼痛,肩重不举。②调理 […]
-
云门穴
【穴位名】云门 Yunmen 手太阴肺经穴 【定位与取法】在胸前壁的外上方,肩胛骨喙突上方,锁骨下窝凹陷处,距前正中线6寸。仰卧或坐位,取穴用体表标志法。 【局部解剖】皮肤→皮下组织→三角肌→锁胸筋膜→喙锁韧带。浅层有头静脉、锁骨上中间神经。深层有胸肩峰动、静脉支,胸内、外侧神经的分支。 【功能主治】①调理肺气:如咳嗽,气喘, […]
-
意舍
【穴位名】意舍 Yishe 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【定位与取法】在背部,当第11胸椎棘突下,旁开3寸。俯卧位,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。 【局部解剖】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背阔肌→下后锯肌→竖脊肌。浅层布有第11、12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和伴行的动、静脉。深层有第11、12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、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。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