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目羊肝丸
【药名】明目羊肝丸
【药方组成】羊肝、青葙子、葶苈子、地肤子、细辛、菟丝子、车前子、黄芩、泽泻、决明子、熟地黄、肉桂、茯苓、枸杞子、苦杏仁、麦冬、茺蔚子、五味子、防风、蕤仁等20味。
【性状】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;味甜,辛、腥。
【功效与主治】滋阴明目。主治肝肾衰弱、精血不足,发为青盲、视物昏花、瞳孔散大、两目干涩、迎风流泪、目生内障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口服,每次1丸,每日3次。
【剂型与规格】丸,每丸9g。
【注意事项】尚不明确。

热门推荐
-
复方海蛇胶囊
【药名】复方海蛇胶囊 【药方组成】海蛇、海参、远志、石菖蒲等。 【药理作用与现代研究】具有营养脑细胞,修复脑神经;提高乙酰胆碱含量,降低谷氨酸含量;提高超氧歧化酶,降低脂褐质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胶囊剂,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;气微腥,味苦、涩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补肾宁心,化痰安神,用于心肾不交兼痰浊的健忘证,症见善忘无记、腰酸腿软、头晕心悸、少寐多梦、纳呆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日服,每次3粒,每日3次。 【 […]
-
咳灵胶囊
【药名】咳灵胶囊 【药方组成】陈皮、川贝母、甘草、苦杏仁、麻黄、人参、砂仁、石膏、五味子、玄参、罂粟壳、枳实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胶囊剂,内容物为棕褐色颗粒;气微香,味甘苦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益气补肺,止咳定喘。用于肺气虚弱、津液亏损之虚劳久嗽、咳嗽喘促、气短胸满、口渴咽干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口服,每次4粒,每日2次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胶囊,每粒0.35g。 【注意事项】尚不明确。
-
无敌药酒
【药名】无敌药酒 【药方组成】黄芪、当归、熟地黄、赤芍、人参、白术、菟丝子、川芎、杜仲、桂枝、肉桂、桃仁、覆盆子、女贞子、金樱子、葫芦巴、骨碎补、肉苁蓉、血蝎、白芷、枸杞子、乳香(制)、没药(制)、炮象皮、穿山甲、桑寄生、续断、熟地黄、细辛、紫丹参、牡丹皮、黄精(制)、葛根、三棱、地龙、鸡血藤羔、木瓜、丝瓜络、秦艽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深棕红色液体,久置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;气香,味苦、麻。 【功效与 […]
-
清热去湿茶
【药名】清热去湿茶 【药方组成】鱼腥草、金沙藤、山猪菜、火炭母、野菊花、岗梅、倒扣草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清热解毒,利水去湿,活血消肿,生津止渴。用于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、口干舌燥、皮肤疮疖(湿热腹泻)、小便赤痛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水煎服,每次1袋,每日1~2次,重症2袋,小儿酌减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茶剂,每袋51g。 【注意事项】 1、忌烟酒及辛辣、生冷、油腻食物。 2、风寒感冒者不适用,其表现为恶寒重、 […]
-
景天祛斑片
【药名】景天祛斑片 【药方组成】红景天、枸杞子、黄芪、当归、制何首乌、红花、珍珠、杜鹃花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薄膜衣片,除去薄膜衣片后显褐色;气微,味苦、微酸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活血行气,祛斑消痤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黄褐斑、蝴蝶斑、雀斑、妊娠斑、晒斑、老年斑等各种色斑痤疮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口服,每次3~4片,每日2次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片,每片0.5g。 【注意事项】尚不明确。
-
利咽灵片
【药名】利咽灵片 【药方组成】穿山甲(制)、土鳖虫、儒蚕、牡蛎(煅)、玄参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薄膜衣片,除去薄膜衣后显灰褐色至棕黑色;味辛、凉,微咸、微苦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活血通络,益阴散结,利咽止痛。主治咽喉干痛、异物感、发痒灼热,以及慢性咽喉炎见上述证候者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口服,每次3~4片,每日3次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片,每片0.32g。 【注意事项】尚不明确。
-
双黄连口服液
【药名】双黄连口服液 【药方组成】金银花、黄芩、连翘。 【性状】口服液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;味甜、微苦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清热解毒。用于风热感冒,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。 【药理作用与现代研究】本品具有解热和消炎作用;另经体外试验说明本品具有一定的抑菌、抗病毒效应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口服液,每次2支,每日3次;颗粒,每次1袋,每日3次,6个月以下小儿每次1.0~1.5g,6个月至1岁每次1.5~2.0g,1~ […]
-
珍牡胶囊
【药名】珍牡胶囊 【药方组成】珍珠、珍珠母、牡蛎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养肝益肾,宁心安神。适用于婴儿佝偻病,症见夜惊、烦躁不安、多汗、出牙迟缓等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口服,每次2粒,每日3次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胶囊,每粒0.3g。 【注意事项】个别使用者出现轻微的大便干燥、胃部灼热感、腹胀等不适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