芪蓉润肠口服液
【药名】芪蓉润肠口服液
【药方组成】黄芪、肉苁蓉、白术、太子参、地黄、玄参、麦冬、当归、黄精、桑葚、黑芝麻、火麻仁、郁李仁、枳壳、蜂蜜。
【性状】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;气香,味甜。
【药理作用与现代研究】本品可缩短模型鼠开始排便时间,增加排便量,促进小肠推进运动,并可增加家兔肠管容积,刺激肠蠕动。
【功效与主治】益气养阴,健脾滋肾,润肠通便。用于气阴两虚,脾肾不足,大肠失于濡润而致的虚证便秘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口服,每次20ml,每日3次;或遵医嘱。
【剂型与规格】合剂,每支20ml。
【注意事项】实热病禁用,感冒发热时停服,孕妇慎用。

热门推荐
-
脉安颗粒
【药名】脉安颗粒 【药方组成】北山楂、麦芽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色的颗粒;味甜,微酸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治疗高脂蛋白血症,用于低血清胆固醇,防止动脉粥样硬化,对降低甘油三酯、β-脂蛋白也有一定作用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口服,每次20g,每日2次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颗粒,每袋20g。 【注意事项】尚不明确。
-
保儿宁颗粒
【药名】保儿宁颗粒 【药方组成】黄芪(炙)、白术(炒)、防风、芦根、鸡内金、茯苓、山药(炒)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益气固表,健中醒脾。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神倦纳呆、面黄肌瘦、烦躁不宁、表虚自汗、易感风邪等症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片,开水冲服或嚼服,3岁以下每次1/2或1~2块,3岁以上每次1袋或2~3块,每日2次;糖浆,口服,3岁以下每次5ml,3岁以上每次5~10ml,每日2次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片,每袋1 […]
-
辟瘟片
【药名】辟瘟片 【药方组成】麝香、冰片、丁香、沉香、硼砂(炒)、檀香、降香、麻黄、细辛、天麻、雄黄、山慈姑、大戟、五倍子(去毛漂)、肉桂、大黄、千金子霜、苍术、鬼箭羽、苏合香油、朱砂、雌黄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棕黄色片;气香,味微苦、凉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辟秽解浊。用于感寒触秽之腹痛吐泻、头晕胸闷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急救药,需要时口服2~4片,小儿酌减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片,每片0.3g。 【注意事项】尚不 […]
-
镇痫片
【药名】镇痫片 Zhenxian Pian 【处方】牛黄30克、朱砂30克、石菖蒲50克、广郁金50克、胆南星50克、红参50克、甘草10克、珍珠母500克、莲子心50克、麦冬70克、酸枣仁100克、远志(甘草水泡)50克、茯苓70克。 【组方分析】方中朱砂、珍珠母镇心安神,为主药。辅以牛黄、石菖蒲、远志祛痰开窍。佐以胆南星清热化痰,广郁金清心解郁,红参、酸枣仁、莲子心、茯苓养心安神,麦冬清心安神 […]
-
复方黄柏液
【药名】复方黄柏液 【药方组成】连翘、黄柏、金银花、蒲公英、蜈蚣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红棕色液体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清热解毒,消肿祛腐。用于疮疡溃后,伤口感染,属阳证者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外用。浸泡纱布条外敷于感染伤口内,或破溃的脓肿内;若溃疡较深,可用直径0.5~1.0cm的无菌胶管插入溃疡深部,以注射器抽取本品进行冲洗。用量一般10~20ml,每日1次,或遵医嘱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外用溶液,每瓶20ml […]
-
恒古骨伤愈合剂
【药名】恒古骨伤愈合剂 【药方组成】陈皮、红花、三七、杜仲、人参、黄苠、洋金花、钻地风、鳖甲。 【药理作用与现代研究】具有明显的抗炎、消肿和镇痛作用;能抑制血栓形成,改善血液循环及微循环的作用;使骨膜成骨细胞活跃,促进新骨细胞形成,促进坏死骨的修复;明显促进骨小梁的再生和成熟,增加骨密度;降脂、抗凝、纤溶和杭炎等多种作用。 【性状】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;味辛、微苦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活血益气,补肝肾, […]
-
补脾益肠丸
【药名】补脾益肠丸 【药方组成】黄芪、党参、延胡索、赤石脂、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砂仁、广术香、防风。 【药理作用与现代研究】本品可改善微循环,抑制肠管运动,缩短凝血时间,显著地抑制肠管运动,解除肠管痉挛等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补中益气,健脾和胃,补血生血。淫肠止泻、止痛止血、生肌消肿。主治各种慢性腹泻证,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、溃疡性结肠炎、结肠过敏腹泻、腹痛、腹胀、肠鸣、黏液血便或阳虚便秘等症。 【用法与 […]
-
更年舒片
【药名】更年舒片 【药方组成】熟地黄、龟甲(炒)、山药、鹿角霜、五味子、牡丹皮、益母草(四制)、艾叶(四制)、泽泻、阿胶、茯苓、砂仁、淫羊藿、谷维素、当归、维生素B6。 【功效与主治】滋补肝肾,养阴补血,化瘀调经,调气温肾,营养神经,调节代谢功能。适用于更年期障碍引起的月经不调、头昏、心悸、失眠等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口服,每次5片,每日3次。 【剂型与规格】片,每片0.3g。 【注意事项】 1、饮食 […]